蕉岭九岭乡村咖啡馆设计

项目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九岭村

项目属性:建筑改造+室内设计

项目规模:约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项目起止时间:2017年2月~3月(设计周期)

         2017年3月~4月(施工周期)

合作方:卓创乡建

摄影:Walker



背景

3月开春的时候,我们与卓创乡建团队合作,在广东梅州蕉岭县九岭村进行了一次小体量的乡村设计实践。

蕉岭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的山水田野都充满了南国风味:丘陵、水田、雨雾,还有那成群的芭蕉林。



乡村中的传统民居属于客家建筑,以夯土—木构体系为主,悬山青瓦、墙外抹白,毛石基础,平均2层,空间主要类型有横堂屋、走马楼以及当地最常见的围龙屋。由于雨水丰沛,独户建筑自身屋顶成片连续,起伏较多,建筑出檐较大,门窗窄小。


现代建筑虽有个别被主流影响,贴上了彩色瓷片与琉璃瓦,但总体不如江浙这边严重。全景视线下,无论尺度、颜色、立面形式、门窗比例,都保持了一定的质朴地域性。同样由于雨水的原因,这里的建筑在顶层平屋顶露台上均设置了轻质棚架,远远看去,棚架形成天际线,其下却为虚设灰空间,接近地面的1~2层是实体墙面。


事件

本次改造的对象是一栋小体量的混凝土框架L型单层双坡现代建筑,团队介入的时候建筑还没有完工,但作为村落核心区域的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原设计的整体效果还不太理想:

问题主要有:

1、空间形制单一(严谨直角交接的L型,两层层高却只有单层内空间);

2、设计语言混杂(多线条檐口、凸飘窗、抹泥墙等);

3、屋顶形式、门窗、构造细部均过于保守;

4、建筑设计欠缺在地性思考,与场地中的植物、广场、过道、入口、周边建筑均没有形成对话。


同时,我们面对的主要客观条件有:

1、该项目的建筑、室内装修、室外景观工程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并投入运营;

2、建筑虽小,却位于村中心广场,是村落主要游览路线上的一个点睛点位,因此需要形成微型地标;

3、当地交通条件及经济实际情况,能提供选择的建筑材料有限;


情况并不太复杂,除了时间紧迫,其余条件在乡村建设中也属于常见,于是我们建立了几条针对性的设计原则:

1、在如此短的周期内,设计需趋向于简单直接,以减少施工复杂性;

2、做一个在地的现代乡村设计,不复制传统、不盲目更新;

3、就近取材,由于时间关系,材料在现场不需要繁复的二次加工及维护,因此舍弃了竹子和石头,在钢筋砼框架的基础上,木材为主、黄泥混合肌理涂料为辅,再配合钢材与玻璃。

 

推演

我们喜欢用公式,也就是一套具体的方法去推导出一个较为理性的建筑,而推导过程中的感性部分作为催化剂,留给建筑的美学批评。在总结现有问题、现场条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推导了本次设计的基本公式:


立面推导

·回归结构:

去除原有设计的所有修饰面,保留主体结构(梁、柱、屋面),将其作为设计基础条件,如此新的设计可以迅速进入现场施工装饰环节。

·转化比例:

原有设计略显古板的原因之一是立面构成接近西方经典比例,这种比例会将建筑“庄严化”,套在如此小型的建筑身上,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通过拆解,将原有的经典且分裂的立面构成,转化为更为现代、整体的横向分割。

·新立面构成:

以新比例作为参照,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部空间均有了设计线索。外立面方面,我们来了一次感性的介入:

这张照片来自我们对梅州县城的市井街巷的摸底调研。客家文化也像众多中国亚文化一样,有“水”的参与,梅州当地众多的民居建筑都有水塘相伴,某种视线中,形成了“上实下虚”的整体观感,我们将这种感觉沿用到本次改造中。

重塑比例之后的建筑外立面,仍旧因为各线条互相垂直的关系,显得缺乏生机,于是我们加入了非常感性的景观片墙,这些片墙不仅作为视线的遮挡,增加空间的层次,也可以因为其顶部的曲折呼应,给建筑增加一些趣味性,如此形成新的立面构成。

平面推导

·释放结构:

理性的推导过程并不会将立面与平面设计割裂,相反,新的立面构成促进了我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原设计的平面由于垂直L形,同样缺乏活力。

由于立面推导已将建筑大致分为上实下虚的两个部分,下部空间可以彻底释放结构的束缚。

·空间分类:

由于内部尺度很小,以单一桌椅形式排列组合的喝咖啡方式较为浪费空间,同样也比较无趣。我们根据咖啡不同的喝法,将空间做了分类,大致分为“互动喝”、“懒人喝”、“私密喝”与“商务喝”四种,每一种喝法对应合理的空间位置、尺度与家具类型。

随即产生大致的空间布局

·破坏规矩:

有了大致的平面布局,再对呆板的L型空间进行破坏——重塑。这里再次加入了感性的空间游走与空间对话关系。

形成新的平面

·重塑主景:

上图红色区域是前台与室内隔墙的组合,作为新的空间核心,我们即试图建立带有力量感的内部主景,又不想让主景对内部空间产生断裂式的破坏,因此我们选择了视线通透的木格子墙,墙中有三处宽度、高度均不同的门洞,让室内保持多重游走的可能,同时格子墙也可消化通往二层的楼梯构件。再通过对格子拼接的变化,使室内空间的上下部分保持融合


施工现场

现场施工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也让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试图将其收集起来在日后的文章中作为一次完整的设计总结,一一呈现总结。

成果

接下来直接上图了,数量较多,流量有限的朋友建议在WIFI情况下浏览。照片拍摄延续了我们工作室一贯的摄影风格:图幅随意、色彩随意、锐度随意、噪点随意,总之一切跟着感觉走。

所有图片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多谢捧场!

感谢耐心的阅读,您终于看完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