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城市——流浪猫托邦

 

参与了一个设计竞赛——“流浪动物的城市空间”流浪猫舍国际公益设计大赛。最终在185件来自15个国家的参赛作品中拿了第二名(第一名被日本京都大学设计团队获得)。竞赛本身并不具有多少可供评鉴的建筑专业性,且除了一纸奖状外,没有任何奖金。吸引我们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城市空间和猫。前者是所有建筑师需要面对并思考的问题,后者和我们正在养的宠物有关。




建筑或景观设计,如果不讨论其社会性,不解决其所属的空间矛盾(本竞赛所属的是城市空间),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在大量仅仅是为了商业目的而产生的城市空间中,我们几乎不会在设计期间讨论这一层面内容。这是设计者的集体无意识,也是社会自己的集体无意识。

这种消极带来的弊端之一是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空间中的次级生态环境的不关注,使其成为“灰色”,其中就包括了流浪动物所依存的世界。为了转变这种观念,在本次竞赛中,我们首先将设计主体从“人”转变为“猫”。率先形成以下行文逻辑。

 

这一转变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行为”和“尺度”的问题。“行为”是首要问题,我们至少要知道猫的基本需求和生活习性。好在我们都养着或养过猫,对猫也算是熟悉。

猫的基本需求主要是“吃”、“喝”、“睡”、“玩”;习性主要分“躲藏”、“攀爬”、“窥视”、“领域”等。

 

 

 

而 “尺度”问题包括城市空间(外环境)尺度,“猫舍”空间(内环境)尺度,材料尺度,建构体系尺度等等。首先,我们要在众多城市空间类型中,依据“行为”的适宜性,选择适合猫的生活空间。经过“类型推举——寻找现场——调研测绘——对比排除”的方法,最终确定为杭州西湖边老城区的星远里区域,属于“石库门巷弄”。

 

 

 

 

理由有三:1、总体空间封闭,巷弄窄长、两侧院墙及建筑相对较高,空间体验较隐蔽,利于“躲藏”,形成“领域”,为流浪猫提供安全感;2、此处为传统建筑群落,独特的营造方式与材料构筑,为流浪猫提供了丰富的“攀爬”路径和“窥视”角度;3、群落内居住着众多老人,属于长时间有人活动的区域,流浪猫虽胆小不容易近人,但却十分依赖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食物”与“”,所以这里能提供充足的补给。同时,长期有人定居的区域,建筑外立面、巷弄角落等地普遍堆砌着许多生活杂物,这些也为流浪猫提供了“”和“”的可能性。

 

 

 

确定场所后,我们才开始真正的为这次竞赛作品命题。由于我们打算改造星远里巷弄空间,遂将此处的流浪猫称为“Alley Cat”,同时我们并不打算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所谓的“猫窝”,我们想做一个城市灰色地带的次生态环境,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有趣的幻想世界,一个空想的流浪猫王国。于是我们借用了“Utopia”(乌托邦)一词,合成“Alleycatopia”,名为“流浪猫托邦”。

首先,要在狭长的巷弄里建造一个次级世界,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活系统,又不能干扰现有环境的功能。这个系统尽量不占用地面,贴墙却需保护原有墙体,因此自带结构体系,易拆易建,可灵活变化组合方式。

 

 

 

 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将这个生活世界进行拆分设计,根据前文的“行为”,分解为“躲避单元”、“玩乐单元”、“进食(水)单元”、 “至高点”这四个功能模块以及“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此结构体系来源于星远里区域内,居民门前晾晒衣服用的简易搭建杆件——

 

 

框架杆件换成更为牢固的废旧回收水管,连接件选择二通、三通等常用水管接头。拆、造均极为简单,同时也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调整。

 

 

 

躲避单元:主要为500×500×300睡眠盒子,木质盒身,内嵌粗麻绳编织内胆,供猫咪挠抓。盒前端底板上收形成入口,同时用带有格栅的扁铁组件做可活动门板。关闭状态格栅可透光,开启状态门板呈折叠状,与底板形成门槛,以挡水,同时格栅向下渗水,雨水经水槽流入塑料水管,再通过水管框架进入底部的“进食单元”,形成一套雨水收集系统。

 

 

 

 

 

 

 

 

 

玩乐单元:基本是一套大型猫爬架游乐场。利用木板、麻绳捆绑板材、扁铁及水管组成各种可供猫咪攀爬、追逐、躲藏、窥视等嬉戏空间,主要有三套。其中“微型园林”以游线为主,“类型阵列”以跳跃为主,“双道回廊”以躲藏为主。

 

 

 

 

进食(水)单元:基本是根据需要在“框架体系”底部设置多个简易的食物及水储蓄盒,食物可来自于周边居民的猫粮喂养,或者是饭后残食。同时设置土培花池,改善环境,也可提供猫咪们掩埋其排泄物。

 

 

至高点:由一系列木板形成跳跃、攀爬系统,提供猫咪上屋顶的路径,给予安全感,并形成领域。也可同时设置雨水收集碗。

 

 

 

这种拆造法,可形成整套生活系统的无限可能性:

 

 

 

接下来是这套系统与星远里巷弄空间的结合。为了要与人的生活世界产生联系,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双线叙事结构,来讲一个浪漫的后巷故事。这个故事由12张故事板组成,由人和猫两条线索组成,平行却又有交集,而这个交集是猫与人两个世界的和谐相处形成的:

 

 

随后垒叠这12张故事板,初步形成空间秩序。

 

 

为了探讨其落地性,将故事板以剖面的形式插入巷弄空间,调整位置以适应现场具体情况,调整原则有三:避开现有门窗,但可置于门窗上檐形成雨棚;玩乐单元需放置于大面积空白墙面处,视为立面改造,保护墙体的同时增加空间趣味性;睡眠盒与进食单元需进行组合,再通过框架体系的交通空间进入玩乐单元。

 

 

 

最终形成具有在场性的单元组合与生活系统。种上花,挂上咸鱼,晒上衣服,流浪猫的乌托邦在后巷中被营造起来。

 

  

 

 

 

 


名称:大[话]城市——流浪猫托邦

类型:城市小品

设计:沈悦、孙洁、陈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