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即将进入已亥年——猪年,按传统观念来说,农历年是真正的时间轴大节点。无论是工作内容、日常生活、收入结算等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个较大的中断。不过,对比因为休假天数造成的物理性中断,其实精神层面的中断更加明显。于是,在一片“年后再说”的互相祝福中,工作室也正式进入年关收尾阶段。现就此做个年度总结,以辞旧迎新。
【项目推进】
过去的这个戊戌年从实际天数来说是较短的,工作室自2018年3月3日狗年开工至今,仅工作11个月便进入新年年关,实际工作日为230天左右。在这些日子中,除了4个老项目的继续跟进与创作,工作室接触新项目共20个,推进至方案阶段的11个,另有6项已完成施工图绘制,其中3项已进入筹建期,1项在建,1项已竣工。
【乡村调研】
这一年的工作中,团队仍会针对项目所属地区开展乡村调研。调研主要针对浙江金华磐安地区、广东蕉岭地区,以及山东沂蒙山地区和成都鸡冠山地区。调研内容包括基础地形地貌记录、民居采风、重点建筑测绘等。
【实际建造】
由于工作室今年通过筛选,接触项目的规模较去年有一明显提升,因此项目工程时序也被拉长。以往每年能有2~3个规模不大的项目进入施工并竣工,今年竣工的有2个,在建的为1个。
不过,另有3个项目已进入筹建期,来年进入施工阶段已基本板上钉钉。同时,更多处于方案阶段的项目仍旧保持了相当健全的推进希望。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实际建造的趋势还是可观的。
【学术活动】
在追求设计实践的同时,我们从来不敢忽视学科理论上旧的巩固与新的思考。在今年的10月份,工作室作为主讲方,参与了《更耕学堂》的第四期讲座,演讲主要聚焦现代主义背景下,有关乡村的调研与设计方法。
其实讲座的实际的传达效果在我们看来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这次活动,对工作室这几年在乡村的所见所学进行一些总结。对我们平时嗤之以鼻的乡村建设发展乱象做刨根问底式的反思,试图去寻找真正影响村落思维的根源,同时再通过这种根源去讨论一种健康的、适合乡村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获奖情况】
工作室在2018年9月参与“全国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优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并荣获“2018年度十佳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是我们为浙江磐安尖山地区设计的一处现代乡土民居群落。我们在设计中探讨了乡土材料与现代建筑形式的结合,以及乡村市井空间的重新塑造,该项目现已进入施工筹备阶段,十分期待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团建活动】
不得不说,对脑力工作者来说,连续的工作还是很消耗激情的,没有激情就没有了创作的动力及勾勒的思维凝聚力,因此我们在年中组织了一次彻底放松的团建活动——公路旅行。
旅行共8天,我们租了一辆车,行驶在祖国的大西北——青海、甘肃两省。从西宁一路向西,贴着青海湖南岸的油菜花海,踩着雅丹风化后的砂石地面,穿梭在七彩丹霞之中,泥潭推车、沙漠露营,合力吐槽月牙泉……最后翻越美丽壮阔的祁连山脉,收拾回家,结束在一片留恋中。
——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