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室内改造
学院场地方正,建筑工整,主要为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各级政府提供乡村建设的相关培训课程。主楼为前后两栋,呈递进关系,均为两层高度。1#楼沿路,属于主入口,主要为服务及宣传区域,2#有两间大教室,承担学院的主要教学功能。另外有一栋一层的建筑连接二者,是学院的餐厅区。三者围成“三合院”形制,内院为过渡景观。
因为学院处于典型的乡村语境中,我们首先在周边村落中开展了一番田野建筑调研,对当地充满客家文化的传统民居,新时期民居的类型、材料,建造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采集。
由于学院的建筑主体刚刚完成,空间尺度既定,所以我们并没有做大开大合的空间调整,而是将设计重点落于亲人尺度的探索与乡土材料的重复运用上。
设计主要由“游线”切入,试图从人的行走规律去控制各个空间的体验与使用。于是按照“进入——停留——行走——再停留——再行走”的一系列顺序,我们先将学院切割为大小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基本拥有一种独立的使用功能,然后我们再通过不同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空间的塑造。
1#前厅:【红砖山林】
作为入口空间,我们还是被园林的印象体验影响着。设计的“第一笔”就是将原本两层通高的大厅尺度做小,再由小借景,重新及大。利用村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红砖”,以通透的形式砌筑室内景墙,其中包含了形象展示、楼梯、行政前台等必须功能。
同时,结合卵石、块石、竹子、木材等乡土材料的运用,重新组织大厅空间的行游视线。通过对疏密开合的区分,曲折游走的引导,以及视线焦点置景的处理,将空间进行了重构。
2#楼转换厅:【缸爿院子】
这里主要用材料体现乡村的生活化及其独特的细碎肌理。通过田野调查,我们一种生活物件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水缸”。不同规格,质感,颜色,烧制程度,土壤金属含量,水分含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水缸样式。回收这些或整或碎的闲置水缸,将其重新砌于墙面,同时混合卵石、毛石、花岗岩、红砖以及青瓦等乡土材料,让墙面陷入某种生动的状态中。
2#楼阁楼:【木竹阅览室】
利用8米通高空间,做成带阁楼的学院阅览室,这里讨论的是实木与竹片的材料对比,相近的颜色,不同的肌理。
项目地点: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九岭村
项目功能:培训学院
设计团队:沈悦、戴文竹、蔡贤、雷金剑、盛仁
业主单位:卓创乡建(epc总承包)
摄影:造作建筑
材料:红砖、瓦爿、缸爿、当地河滩石块石、竹编织板
建筑面积:约2500 m²
设计时间:2017年4月~7月
建成时间:2017年7月~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