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陈界村观景平台
这次的实践从投入设计到施工完成仅用了3个月时间,过程本身并不包裹深邃的理念或某种抱负。其初衷也非常简单:为村民建造一个亲近自然与欣赏自然的平台。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乡村一定比城市要更有条件。但是很多时候乡村自身并不知晓如何“体会”自然,甚至会在潜意识里去阻隔或破坏自然。尖山镇陈界村就是一个典型。
陈界村南侧临五丈岩水库(当地人称为“皇城湖”),且高于水面20米左右,可以说独享观赏水库山水景观的最佳视线。
然而村民却在村子南驳岸边界砌筑了一圈半人多高的“城墙”,以一种防御姿态将自然景观拒之门外,同时又在“城墙”内侧开挖了一条接近2米的绿化种植带,种上了枝繁叶茂的行道树,彻底断绝了观赏湖山景致的视线与距离。
“乡村的设计要服务于村民”,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有一种共识认为,乡村的设计需要由村民或村官来主导,并且是顺应尽可能多的村民意愿,我们对此是有质疑的。从现状来说,“城墙”与“路边绿化带”应该是村民意识形态中的所谓“边界”状态,这种潜意识不仅落后陈旧,而且严重的城市化。
因此我们试图借助这次实践机会,来挑战一下这种传统思维,同时留下足够的开放结局,做一个半成品,让村民自行消化与延续它。
平台位于村落南端边界道路的临湖一侧,“破坏保守的村落边界”是我们的设计起点。我们让平台作为道路路面的向外衍生,使其保持与道路等高的状态,并随道路起伏形成自身的竖向变化。
同时,考虑陈界村与尖山镇近年旅游接待能力的飞速增长,我们将平台作为村落的边界衍生,从功能和肌理上进行扩展,满足观景的同时,可以聚会唱戏、卧趟休息、下棋作画等。
在打开村落边界的同时,我们发现平台设计范围内有若干杉树从坡地生长上来,因此正好将平台作为一种土壤的向上衍生,保留树木的同时,让树木穿越而过。原本高耸的树冠经过平台尺度的切割,显得更为亲和,而且能让人走近并触摸树梢,也是一种难得的有趣。
最后,由于坡地的落差关系,平台以下有5~9米的净空高度,这个尺度足以再形成更多的活动场所,充实空间的使用率。于是我们视其为一种地表的向下衍生,利用不同的楼梯、穿越1~2层的空间板下,向湖边行走。为此我们掐断了设计,刻意形成空间留白,保持调整灵活性,并在平台中部留洞,制造“地下天井”,将这个贯穿视线与地下空间融合,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结局,留给村子自行定位与发展。
介于我们都比较喜欢乡村的冬季山水,于是在刚刚入冬之际便赶去场地拍了一圈照片,感受一下实践成果的喜悦。
项目地点: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陈界村
项目属性:景观构筑物设计
设计团队:沈悦、戴文竹、包莹、雷金剑、盛仁
业主单位:当地政府
摄影:造作建筑
材料:文化石贴面、防腐木
建筑面积:约1200 m²
设计时间:2018年8月
建成时间:2018年10月